+ 关注


话题:中国内地十大禁播电影

1、《十七岁的单车》(2000年)
该片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的最新作品。王小帅在没有拿到审片结论之前便携片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虽赢得一尊银熊,却被禁止在国内公映。
    
2、《鬼子来了》(2000年)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圈内口碑不错,因没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别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3、《苏州河》(2000年)
获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日本银座影展大奖。影片以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表现对爱的执著和爱之意义的探讨。因首先在台 湾上映遭禁映。
    
4、《过年回家》(1999年)
获1999年第56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是一个关于宽容和爱的故事,主人公过年回家,倾诉了17年的难言人生。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导演张元受到处罚。
    
5、《赵先生》(1998年)
本片获第51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
导演:吕乐摄影:王大麟主演:施京明 张芝华陈怡南蒋雯丽第5代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吕乐试图通过拍摄处女作《赵先生》,像他的同门师兄张艺谋一样成功转型成电影导演。但这一努力却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效,虽然本片在瑞士洛加诺电影节获得金奖,不过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在国内被禁映。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小说》据说因为情节晦涩,映射中国百姓悲惨生活,也处在封存状态中。
    
6、《小武》(1997)
导演贾樟柯凭借《小武》在国际影坛一举成名,成为青年导演中后来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与其他一些人并无二致,都是走国际融资与发行的道路,基本与本土电影市场不发生任何关系。在国内,《小武》及其他类似的电影作品,因诋毁政党形象,涉嫌煽动都是通过盗版VCD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7、《邮差》(1995年)
这部电影是导演何建军得到鹿特丹电影节的一个基金的资助拍摄,并在欧洲完成后期制作的。这就决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国内获得放映的机会。从国外电影节或电影基金获取资金支持是不少青年电影导演的基本运作方式,也是他们完成的电影无法与观众见面的重要原因。涉嫌诋毁中国官员形象。
    
8、《活着》(1994年)
张艺谋评价最高的作品,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和男演员奖。根据余华小说改编,表现人在极端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可悲的顽强和坚韧,因诋毁社会主义法制,诋毁政党执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
    
9、《东宫、西宫》(1996年)
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编剧、摄影大奖。根据王小波的小说改编,讲述一对同性恋者复杂的心路历程,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涉嫌宣传腐化思维,迄今未被准许上映。
    
10、《蓝风筝》(1993年)
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以悲哀、灰暗的基调讲述几十年的故土旧事,透视埋在历史灰烬下的人的命运,审查未通过即参赛,导致中国电影代表团退出东京电影节,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诋毁之政党形象,该片迄今不能获准上映。


#活着#     

多年前俺们宿舍里有幸普及了一下这个禁播的电影。电影有多好就不形容了,反正我在当年硬盘空间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一直保留着这个电影。对那个时代包括文革的朴实鲜活呈现,于是被禁了。听说是葛优无数作品中,少数得到自己父亲肯定的一部作品。多年以后回忆那部电影,貌似它给了我一个人生的底线:好好活着。
最近听说这个故事出话剧了。会是什么样呢?
黄渤,火~


#何洪记 粥面专家#     

袁咏仪靓靓:
新地址!新裝修!但沒變的是味道!何洪記是我認為是全港最美味粥、粉、麵店。
http://weibo.com/1659809154/zyMJjuIUJ


#中国合伙人#     

估计我会很激动,,因为渴望找到共鸣和寻找前进的路。。。共鸣更多是在困难的遭遇上,进而希望看到他们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困难。

wwwhuangxin    中国合伙人  

前一阵看了中国合伙人,发现看过的人分两类,一类觉得很无味,完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立志片,一类看后很激动。我属于,看后迷恋上了崔健的歌,看后开始狂听 花房姑娘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话题:音乐

音乐有下载地址吗?,,,另外这部电影怎么样?

wwwhuangxin

推荐一张OST,一部电影,500 days of summer (summer失恋500天),里面多是慢摇滚音乐,好听死了

附件:
44df65df04829f6ac009655cd0f98268.jpg    字节



#中国合伙人#     

俞敏洪自述:我和《中国合伙人》的那些事儿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912.html

徐小平自述:我和电影《中国合伙人》的那些事儿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431.html


#中国合伙人#     

诶哟,原来这个电影是讲新东方创业的故事,马上兴趣来了!要看!!咱们这一代学生,尤其上过新东方的,不可能不知道老俞逆袭的创业故事:一大早被媳妇踹下床去贴小广告 :p 。。。绝望中寻找希望。。。绝对是个励志故事。。。虽然电影跟现实肯定有出入。就像非常喜爱电影《社交网络》。对电影的喜爱之情,包含着对偶像们的致敬。我看网上还那这部电影和《社交网络》做比较,出入最大的地方是两部电影最后对成功的定义。

#龙井村#     

拍照片没,上图。。。完了,上次去杭州白去了,有这么近这么棒的自然风光却不知道,呜~~~

qrliu    龙井村  

也是在西湖边上,到处都是茶树,高低错落有致,满眼都是绿色。非常棒。


话题:创业10本经典书籍

转:http://www.woshipm.com/venture/21082.html
“读滥书100本,不如读经典100遍”。当然,烂书、经典的标准,因人而异,欢迎推荐

管理能力、管理经验是要不断学习的,实践、经验尤其重要,也因此很多人对MBA嗤之以鼻。但我们都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很多创业者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都不是管理背景出身,即使有管理经验,也大多是部门、小团队的管理,没管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大摊子。

面对风云变幻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创业者的快速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而读书又是最便捷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之一。时间太少,出版物太多,被新媒体占去了太多时间?这些都不应该是我们不读经典作品的借口。在此我们综合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家推荐的书单和网友的评价,并结合中国创业者的实际情况为您精选了10本经典书籍,涵盖个人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营销、战略、经济、创业、市场研究等涉及企业经营的多个方面。这些书读起来不是那么有趣,但就像良药苦口一样,好书是要慢慢“啃”的。

  1.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作者: Stephen R. Covey
企业管理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创业公司的管理者。创始企业都会带有很鲜明的创始人烙印。Covey在本书中所传授的内容不是某种流行时尚或管理技巧,而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并且能够指导行为的基本原则。通过彻底思维的改变达到行为的改变从而加强了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培养组织内部的共同语言和价值观。指导创业者先改进自己,进而影响、改进组织。

  2.别独自午餐(Never Eat Alone)
  作者:Keith Ferrazzi / Tahl Raz
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中国。找创业伙伴、招员工、找投资、销售产品……有了好的人脉资源,很多事做起来都易如反掌。而经常是“人脉”到用时方恨少,人脉需要一点一滴的用心经营。这本书告诉读者: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建立自己的圈子,提升自己的社交圈,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就许多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在一次会议、一次聚餐或一次偶然联系中建立双方关系的方法。

  3.影响力(Influence)
  作者: Robert B. Cialdini
你如何影响你的员工、你的客户、你的投资人?你的影响力有多大?你还有多少潜力?影响力的发挥是有方法的,是有诀窍的,对比,互惠,相互退让,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做领导,做管理,影响力,必不可少。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作者:Peter F.Drucker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作品。管理要抓住本质,抓住重点,用人、决策、战略,你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到卓有成效了吗?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没有天生的卓越领导者,这是可以通过学习学会的。

  5.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作者:Peter F.Drucker
《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这本书问市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日本人认为这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与工业发展的基石。

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因此,惟有找对人,摆对位置,从旁协助,才可能有“对”的成果。德鲁克对人总是以正面(用人之长)评价,对事则是以负面(高标要标)评估。

  6.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
  作者:Eric Ries
精益创业代表了一种不断形成创新的新方法,它源于“精益生产”的理念,提倡企业进行“验证性学习”,先向市场推出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在不断地试验和学习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灵活调整方向。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最好能“快速 地失败、廉价地失败”,而不要“昂贵地失败”;如果产品被用户认可也应该不断学习,挖掘用户需求,迭代优化产品。这一模式不仅针对车库创业派,对于全球最大企业内部的新创业务也同样适用。

  7.竞争战略 (Competitive Strategy)
  作者:Michael E. Porter
波特提出的“竞争五力模型”、“三种竞争战略”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和实践。虽然波特的竞争理论面对着诸多的挑战和质疑,但是好像我们并没有很好的方式去替代它。

  8.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
  作者:Kotler P./ Keller K.L.
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可以说是学科奠基著作,也是最为全球学界和业界所接受和称赞的经典教材,被誉为“营销圣经”。对于很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来说,营销不一定要亲自做,但一定要多多了解,好产品离不开好的营销,有好营销,才有好利润。

  9.管人的真理(The Truth About Managing People)
  作者:Stephen P. Robbins
《管人的真理》从招聘、激励、领导、沟通、建立团队、工作设计、绩效评估、应对变革等不同方面介绍了管人、用人的方法。人是企业之本,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潜力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员工有竞争力,企业才有竞争力。

  10.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作者:N. Gregory Mankiw
《经济学原理》是一本全球流行的经济学教材,虽为教材,但是为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所以它不枯燥、通俗易懂,结合时事、案例、图表,能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了解社会、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学点经济学,对很多问题我们能看的更清楚。

备注:以上图书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再版,图书封面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最新版图书。此外,推荐英语好的创业者优先阅读原版书。


#洼里博物乡居楼#     

公司曾组织去这里亲子游,有事错过了。之前还听很多妈妈们说起过,孩儿们很喜欢那里。上周末我们去了,还不错。

首先,交通方便,好找。京承高速向北过了六环不远处,白马路/马坡出口,出收费站后有个岔路口,靠左侧车道即特警学校方向走(白马路向西走),沿白马路向西走到头是一个T型路口,左转即是。停车位很多。

那里分两部分,洼里博物和乡居楼。

博物部分收门票,25元/人, 1米2以下也要票。这里是小朋友们的最爱,有很多儿童娱乐项目。里面还有一大片田地,可以各种水果蔬菜的采摘。

乡居楼部分,主要是餐饮,特色的是洼里油鸡,没报太大期望,不过同去的亲戚们都说好吃。其他菜品也都还不错,有点意思。

这里树很多,担心带孩子去太热会晒啥的,可以消除顾虑。

官网:http://www.bjngzy.com/


话题:史上最好笑的10部电影

呃~~~~目前只看过美国派 - -b
要补补课


#Flickr#     

5月21日,#Flickr改版# 没觉得改得好。太花哨,远离了摄影的内涵。flickr火有个原因是因为吸引了很多高质量摄影爱好者,花哨可不是他们的偏好。大图片瀑布流对大陆用户真是恨啊,有点像当年的msnspace改版,用着真慢,一条不归路。为啥还没有@ 功能?!

#西安#     

@lemon78, 有空在西安的城墙、城楼拍拍照,踩踩点,咱们以后组织拍照去~~~ @yuyangdl

zhuo    西安  

转:
TangVision
原来西安除了冰峰、瓷瓶酸奶、羊肉泡馍、刀削面、凉皮、肉夹馍等美食外,还有非常适合拍摄的城墙和城楼,各种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今天的一组照片,#我爱馍都#,是的,肉夹馍的“馍”~~~
http://weibo.com/1454338611/zy5FS5DM2


#西安#     

@lemon78, @danaodai, 冰峰是啥?

zhuo    西安  

转:
TangVision
原来西安除了冰峰、瓷瓶酸奶、羊肉泡馍、刀削面、凉皮、肉夹馍等美食外,还有非常适合拍摄的城墙和城楼,各种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今天的一组照片,#我爱馍都#,是的,肉夹馍的“馍”~~~
http://weibo.com/1454338611/zy5FS5DM2


#西安#     

转:
TangVision
原来西安除了冰峰、瓷瓶酸奶、羊肉泡馍、刀削面、凉皮、肉夹馍等美食外,还有非常适合拍摄的城墙和城楼,各种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今天的一组照片,#我爱馍都#,是的,肉夹馍的“馍”~~~
http://weibo.com/1454338611/zy5FS5DM2


#PatientsLikeMe#     

国内相关产品:看处方
内测开发中。
http://www.kanchufang.com/


#南国 兴隆炭烧咖啡#     

速溶的速度可真快~ 。。。不是有什么促进溶解的添加剂吧??

话题:投资与金融行业在豆瓣上评分最高的20本经典书籍

转:
1) 《摩根财团》
豆瓣评分:8.8
本书被称为金融航母,它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在生动展现历史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地刻画了摩根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与当时政要及政府之间的周旋与交易。书中,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刻画和描述引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本书全面地展示出摩根家族四代人所生活的各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更深刻揭示了金钱在各个时代的威力。.《摩根财团》一书还介绍了有关亨利·福特、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等要人的一些鲜为外界所知的史料。同时还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摩根财团又如何逐步演变为新世界中银行业的先锋。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史料的铺陈具有娴熟的驾御能力,从而使本书架构严密而充满生气,令人手不释卷。

2) 《华宝家族》 罗恩.彻诺著
目前内地还没有中文译本
The Warburgs: The Twentieth-Century Odyssey of aRemarkable Jewish Family
德国犹太富商Sigmund Warburg创办的著名商人银行华宝(瑞银华宝的前身)的兴衰史反映了19-20世纪欧洲与美国政经格局变迁对银行家个人与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3) 《豪门世家洛希尔》英文名:The House of Rothschild:Money's Prophets
目前无中文译本
作为欧洲200多年来政治、经济、与金融市场演变中最为重要的银行家族洛希尔(德国犹太人),其成败荣辱与英美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以及巴黎、伦敦和纽约等金融中心的地位起伏紧密相连。

4)《花旗帝国》
豆瓣评分:8.0
《花旗帝国》不仅生动描述了金融巨子桑迪•韦尔传奇的一生,而且真实地记录了华尔街以及美国金融世界的起起落落。尽管华尔街根深蒂固的偏见围攻不断,桑迪•韦尔仍然开创了自己的第一个事业高峰――希尔森公司……然而接下来迎接他的却是被自己苦心经营的公司扫地出门,变得一无所有……谁能想到,就是这个犹太移民的儿子,在华尔街“正统”势力的排挤、蔑视中,又为自己打造了更辉煌的事业――花旗帝国。

5)《贼巢》英文名:Den of Thieves
豆瓣评分 :8.2
1986年5月12日,美国金融史上最大的一起犯罪阴谋宣告破产,打碎了华尔街历史上最喧嚣的圈钱狂潮。这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犯罪活动,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至今难以评估,并直接促使美国各种证券法律法规的出台,成为金融史上难以磨灭的一笔。
全美第一畅销书——《贼巢》第一次详尽地描述了华尔街的四大巨头——迈克尔·米尔肯、伊万·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莱文——如何创建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圈,如何差点窃取数十亿美元非法所得,以及政府的执法人员如何顶着压力,忍着折磨,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使这四大主犯得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
作者历时四年,查阅了大量的陪审团审议记录、实际的交易记录和新闻报道,并进行了无数次深入采访和调查,写就了这部引人人胜的著作,非常恰当地把握了纪实小说和新闻报道之间的微妙关系,使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同时又享受到小说的跌宕起伏带来的快感。

6)《门口的野蛮人》
豆瓣评分:8.1
华尔街商战纪实经典,深度接触资本世界,金融大鳄、国际巨头悉数登场——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贝尔斯登、大通曼哈顿、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尔肯、纳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国运通、百事可乐、宝洁、卡夫、麦肯锡……有史以来最推荐的商界与金融界实战经典案例!
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华尔街通常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两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凭借人脉和技巧,令当事人吐露真言,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再辅以引人入胜的妙笔,曝露出当时华尔街最大的收购——1988年KKR公司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的来龙去脉,以及华尔街金融操作的风风雨雨。
书的前半部交待出主角们的发家史,俨然是美国经济浮世绘;后半部情节紧张,宛如悬疑小说。其间,人物们尔虞我诈,故事充满金融交易、舆论压力、决策博弈、社交晚宴和董事会议,不仅让读者见识到如此重大的收购在高层之间是如何运作的,也让我们看到一部充满洞见的金融社会史。

7)《说谎者的扑克牌》 英文名:Liar's Poker
豆瓣评分:8.2
“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华尔街上金融家们玩的一种休闲游戏,以最善于瞒骗他人而实行心理欺诈者为胜。迈克尔·刘易斯将其用为隐喻,描述了自己在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的所罗门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经历——从意外受雇、接受培训直到成长为只凭一个电话即可以调动数百万美元资金的明星交易员。在书中,刘易斯将华尔街投资世界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技巧、诀窍和手段娓娓道来,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参透华尔街的波谲云诡、逐步掌握投资走势的,让读者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从作者的视角展示了所罗门兄弟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的戏剧性历史,特别对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进行了深刻的描写,从而折射出华尔街在那个年代是如何在大起大落中保持发展的。
作者将华尔街深奥的投资手法融入有趣的故事当中,让读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也使本书获得了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的认可,成为美国长销不衰的投资经典著作。

8)《华尔街巨人》
豆瓣评分:6.6
美林证券公司、摩根斯坦利投资公司、所罗门公司、最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摩根公司、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妞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还有高收入的勇敢的风险偏好者--莱曼史弟公司,再有华尔街的守护神--管理着全国的金融系统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与联邦储备委员会。此书是对华尔街巨头们的详细介绍,作为一本指南,此书让读者了解到华尔街的兴衰、发展的趋势、法规的沿革,以及在那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书中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部消息和华尔街的各种事件,即使身在投资银行之外的人,也能从中得到猎奇的快乐。

9)《 半路出道的投行家》
豆瓣评分:8.1
过去的10年,见证了投资银行业的热闹纷呈,也交替着经济的繁荣与衰落。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贝尔斯登,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曾经让无数聪明而富有野心的年轻人心生向往、顶礼膜拜。投资银行家这群神秘、富有、极具权势的社会精英,是如何操控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大宗并购,影响商业巨头、企业财团重大商业决策的?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华尔街10年变迁内幕》作者乔纳森·尼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进入了华尔街极具声望的高盛银行,而后跳槽到摩根士丹利。他见证了这个行业经历的一段特殊时代——因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惊人业务量的时代,一个令人振奋的年代,以及之后随泡沫破灭而出现的灾难。作者以促人深省的幽默和无所畏惧的坦诚,揭开了投资银行家的神秘面纱,展现了投行业的原始面貌,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充满魅惑力的故事——藏于华尔街最有权势的公司背后的故事。

10)《大交易》
豆瓣评分:7.3
《大交易》一书中,瓦瑟斯坦揭示了现代交易模式的变迁:六七十年代是合并蓬勃发展的年代;八十年代的收购氛围则火药味十足;进入九十年代,每笔都是几十亿美元、运筹帷幄的大交易。瓦瑟斯坦披露了一些重要交易的细节并介绍了这些重要交易的关键人物。一幕幕本世纪最著名的收购兼并及操纵者展示在读者面前:VIACOM,ITT,时代华纳,AT&T,IBM,HENRY KRAVIS,RONPERELMAN,BARRY DILLER等等。他还解释了为什么各个行业――传媒、电信、金融、保健――都巨变滔滔,以及基本的市场发展又是如何引发了这一最新的兼并热。

11)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豆瓣评分:8.8
如果整个证券研究领域的书籍全部被焚烧了,仅仅凭借这样一本书,这个行业也必将重建。
作者没有建立任何精确的学术模型,却恰到好处地切入了学术和实践之间。他既不向浮躁的现实低头,也不向自大的学术低头。通过众多纷繁复杂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非常具体的基础上。虽然以知名股票投资家著称,但作者的《证券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债券和优先股,而且其价值并不逊色于股票部分。选择良好债券的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为选择良好股票的艺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远比人们想象的紧密。

12)理查斯-盖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
豆瓣评分:7.2
清晰详尽的投资银行学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讨论了广义投资银行业的每一个领域——证券承销、并购咨询、资本市场、销售与交易、证券研究、零售经纪和基金管理,还探讨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者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难能可贵的是,盖斯特特别注重探讨投资银行界,并将华尔街史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盖斯特的重点描述放在华尔街,但他并未忽视欧洲和日本。遗憾的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监管政策是美国的政策。这些政策或许不能解释其他国家投资银行业的深刻变化。

13)斯蒂芬-戴维斯:《银行并购:经验与教训》(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
银行并购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并购真的给股东带来了价值?驱使管理层不断收购或被收购的动机是什么?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和银行管理层在并购中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作为管理咨询顾问,戴维斯用许多亲身经历的案例和访谈讲述了许多典型的并购故事。作为一种复杂而且不稳定的金融机构,银行并购可能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并购,所以了解银行并购无疑就了解了并购的核心。

14)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The Alchemy of Finance)
豆瓣评分:8.3
索罗斯的大部分言论都充斥着狂妄自大的气息,但考虑到他的宏大功业,这样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炼金术》中,他试图建立金融市场的所谓“反身性”原理,即投资者与投资标的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用这种原理来解释整个社会科学。为了证明他的理论,索罗斯声称他运用自己的对冲基金进行了“历时实验”,包括实验期和对照期。这个历时实验发生在量子基金最辉煌的时期——1986年至1987年。

15)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再发现》(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豆瓣评分:8.2
《价值再发现》一书收录了大本晚年发表的最有价值的文章和演讲,不仅涉及财务报表分析和投资学原理,还涉及货币银行和宏观经济学内容。大本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所以他在华尔街并不是受欢迎的人。几十年过去,今天的读者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体会他的教诲——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对风险控制的执著以及对频繁交易的厌恶。这些教诲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执行。欢迎加入主页微信fighting4years,获得精品学习资料,每天给自己一点激励,更有机会听主页妞为你唱歌哦~

16)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豆瓣评分:8.4
巴菲特没有撰写过什么专业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写给伯克夏哈撒维公司股东的信。他每年都重复一些似乎早已过气的言论,例如现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层的重要性,在折扣价格购买资产的重要性以及“为增长付出恰当代价”的重要性。仅仅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伟大——在目录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财务”。人们往往把巴菲特视为财务和税务专家,但他在鉴别公司经理人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其实他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归结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只是用一种非常简洁朴实的方式来表达而已。

17)布鲁斯-格林威尔:《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
豆瓣评分:9.0
价值投资究竟是什么?它应该购买濒临破产的低价股,还是购买气势如虹的蓝筹股?从格雷厄姆开始,产生了许多价值投资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经理人拥有独特的模型和选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与格雷厄姆差别不大。格林威尔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来最成功的价值投资经理人——马里奥-加比利、沃伦-巴菲特和保罗-索金等等,分析了他们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指出了在绚烂的投资行为背后的枯燥无味的模型。作为一位学者,格林威尔对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畅文笔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价值投资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18)彼得-伯恩斯坦:《有效资产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
豆瓣评分:8.2
作为金融学家,伯恩斯坦指出,尽管有效市场的存在使大部分证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价值,但是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来优化自己的回报。这本书花了大量时间讨论投资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风险,为什么要用方差来度量风险,以及股票为什么对债券具有很高的溢价。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讨论尤其重要。

19)理查德-费里:《指数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费里是一位投资组合分析师,也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信奉者。他通过实证数据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经验证明,积极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败市场是不现实的,所以最佳的投资策略就是把资产妥善配置到各种指数基金中去。
这本书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数编制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数基金怎样做到尽可能模仿指数?怎样克服流动性、交易成本和税收方面的困难?那些与有效市场假说矛盾的“增强型”“基本面型”指数基金有可能成功吗?为什么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数基金发展很慢?费里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说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管理基金仍然占据着全球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份额。

20)大卫-史文森:《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豆瓣评分:8.8
作为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绝大多数同行的业绩。史文森举出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持续取得佳绩是何等困难。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他并未吹嘘自己如何成功,而是严肃分析了其他人失败的原因——过于轻率的投资决策,不恰当的风险管理,过高的资产管理费用以及“买涨卖跌”的错误心理等等。这些事例证明,心理或许是比技术更重要的因素。


#婚礼摄影#     

这次是第一次跟拍婚礼(任务是跟拍新郎),没有经验。
感觉拍婚礼其实经验性很强,有很多经典且务必需要捕捉到的场景和镜头。
还有对婚礼中必然出现的物品的拍摄:婚纱、婚鞋、戒指。。。。
还有调动伴郎伴娘,拍一些有意思的合影。
经验可积累性很强!
另外,婚礼跟拍绝对是一件很幸福的工作!


#Canon EF 24-105mm f/4L IS USM#     

上周末借用 24-105 拍了一场婚礼,第一次婚礼跟拍,没有经验。
一天拍摄下来,几点体会:
长焦端用的很少。估计到70mm就差不多了。
广角端,24mm 不能收下完整的40桌婚礼现场。17mm貌似也费劲。
24mm在新房里拍一个8个人的合影也收不全, :( 。17mm拍合影,形变明显,慎用。也许20mm是个不错的选择。


TA最新记录的标签
1 内容   2020-07-07
1 内容   2020-04-21
2 内容   2020-03-09
1 内容   2020-01-21
1 内容   2020-01-02
1 内容   2020-01-02
1 内容   2019-12-23
1 内容   2019-12-05
3 内容   2019-11-01
1 内容   2019-10-17


TA最多记录的标签
32 内容   2015-08-20
25 内容   2014-01-22
22 内容   2015-12-18
16 内容   2014-08-23
14 内容   2017-11-15
14 内容   2014-05-07
14 内容   2013-12-27
13 内容   2018-08-09
10 内容   2018-07-06
10 内容   2016-03-28


TA最新参与的话题
1 内容   2014-10-22
1 内容   2014-10-22
1 内容   2014-10-22
12 内容   2014-10-15
2 内容   2014-04-16
1 内容   2014-03-09
3 内容   2014-01-14
1 内容   2014-01-06
1 内容   2013-12-23


TA最多参与的话题
51 内容   2013-04-04
12 内容   2014-10-15
11 内容   2013-03-31
6 内容   2013-04-18
5 内容   2012-08-03
5 内容   2013-09-01
4 内容   2013-04-04
4 内容   2013-04-16


TA创建的热门话题
51 内容   2013-04-04
15 内容   2015-08-12
11 内容   2013-03-31
8 内容   2021-04-07
6 内容   2013-04-18
6 内容   2013-10-24
5 内容   201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