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作者: Stephen R. Covey
企业管理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创业公司的管理者。创始企业都会带有很鲜明的创始人烙印。Covey在本书中所传授的内容不是某种流行时尚或管理技巧,而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并且能够指导行为的基本原则。通过彻底思维的改变达到行为的改变从而加强了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培养组织内部的共同语言和价值观。指导创业者先改进自己,进而影响、改进组织。
2.别独自午餐(Never Eat Alone)
作者:Keith Ferrazzi / Tahl Raz
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中国。找创业伙伴、招员工、找投资、销售产品……有了好的人脉资源,很多事做起来都易如反掌。而经常是“人脉”到用时方恨少,人脉需要一点一滴的用心经营。这本书告诉读者: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建立自己的圈子,提升自己的社交圈,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就许多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在一次会议、一次聚餐或一次偶然联系中建立双方关系的方法。
3.影响力(Influence)
作者: Robert B. Cialdini
你如何影响你的员工、你的客户、你的投资人?你的影响力有多大?你还有多少潜力?影响力的发挥是有方法的,是有诀窍的,对比,互惠,相互退让,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做领导,做管理,影响力,必不可少。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作者:Peter F.Drucker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作品。管理要抓住本质,抓住重点,用人、决策、战略,你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到卓有成效了吗?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没有天生的卓越领导者,这是可以通过学习学会的。
5.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作者:Peter F.Drucker
《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这本书问市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日本人认为这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与工业发展的基石。
9.管人的真理(The Truth About Managing People)
作者:Stephen P. Robbins
《管人的真理》从招聘、激励、领导、沟通、建立团队、工作设计、绩效评估、应对变革等不同方面介绍了管人、用人的方法。人是企业之本,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潜力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员工有竞争力,企业才有竞争力。
10.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作者:N. Gregory Mankiw
《经济学原理》是一本全球流行的经济学教材,虽为教材,但是为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所以它不枯燥、通俗易懂,结合时事、案例、图表,能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了解社会、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学点经济学,对很多问题我们能看的更清楚。
2) 《华宝家族》 罗恩.彻诺著
目前内地还没有中文译本
The Warburgs: The Twentieth-Century Odyssey of aRemarkable Jewish Family
德国犹太富商Sigmund Warburg创办的著名商人银行华宝(瑞银华宝的前身)的兴衰史反映了19-20世纪欧洲与美国政经格局变迁对银行家个人与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3) 《豪门世家洛希尔》英文名:The House of Rothschild:Money's Prophets
目前无中文译本
作为欧洲200多年来政治、经济、与金融市场演变中最为重要的银行家族洛希尔(德国犹太人),其成败荣辱与英美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以及巴黎、伦敦和纽约等金融中心的地位起伏紧密相连。
13)斯蒂芬-戴维斯:《银行并购:经验与教训》(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
银行并购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并购真的给股东带来了价值?驱使管理层不断收购或被收购的动机是什么?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和银行管理层在并购中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作为管理咨询顾问,戴维斯用许多亲身经历的案例和访谈讲述了许多典型的并购故事。作为一种复杂而且不稳定的金融机构,银行并购可能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并购,所以了解银行并购无疑就了解了并购的核心。
14)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The Alchemy of Finance)
豆瓣评分:8.3
索罗斯的大部分言论都充斥着狂妄自大的气息,但考虑到他的宏大功业,这样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炼金术》中,他试图建立金融市场的所谓“反身性”原理,即投资者与投资标的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用这种原理来解释整个社会科学。为了证明他的理论,索罗斯声称他运用自己的对冲基金进行了“历时实验”,包括实验期和对照期。这个历时实验发生在量子基金最辉煌的时期——1986年至1987年。
15)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再发现》(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豆瓣评分:8.2
《价值再发现》一书收录了大本晚年发表的最有价值的文章和演讲,不仅涉及财务报表分析和投资学原理,还涉及货币银行和宏观经济学内容。大本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所以他在华尔街并不是受欢迎的人。几十年过去,今天的读者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体会他的教诲——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对风险控制的执著以及对频繁交易的厌恶。这些教诲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执行。欢迎加入主页微信fighting4years,获得精品学习资料,每天给自己一点激励,更有机会听主页妞为你唱歌哦~
16)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豆瓣评分:8.4
巴菲特没有撰写过什么专业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写给伯克夏哈撒维公司股东的信。他每年都重复一些似乎早已过气的言论,例如现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层的重要性,在折扣价格购买资产的重要性以及“为增长付出恰当代价”的重要性。仅仅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伟大——在目录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财务”。人们往往把巴菲特视为财务和税务专家,但他在鉴别公司经理人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其实他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归结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只是用一种非常简洁朴实的方式来表达而已。
19)理查德-费里:《指数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费里是一位投资组合分析师,也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信奉者。他通过实证数据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经验证明,积极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败市场是不现实的,所以最佳的投资策略就是把资产妥善配置到各种指数基金中去。
这本书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数编制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数基金怎样做到尽可能模仿指数?怎样克服流动性、交易成本和税收方面的困难?那些与有效市场假说矛盾的“增强型”“基本面型”指数基金有可能成功吗?为什么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数基金发展很慢?费里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说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管理基金仍然占据着全球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份额。